央广网北京6月9日消息(记者曹倩实习生谢容容李青逸)“在全球高端医疗器械领域,我们与跨国巨头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,但整体赶上国际水平只是个时间问题。差不多还需要5―10年,就可以把差距明显缩小。”惠泰医疗董事、首席财务官戴振华日前做客《沪市汇·硬科硬客》第七期节目“高端医疗装备竞速跑”时表示。
“目前,惠泰医疗的通路耗材产品已处于国内领先位置;一些像微导管、延伸导管的核心产品,基本在国内市场排前二;造影三件套也排进前三。整个通路做得相当扎实。”戴振华介绍,惠泰医疗未来要重点布局心脏电生理。
戴振华认为,企业规模进入存活期后,会有一个盈利高峰期。但随着市占率进一步提升,盈利水平反而会进入下降周期,迈入价格不高、营销费用较高的“鸡肋”市场。“我想强调的是,当企业处于‘婴儿肥’时,外界要保护它,而不是去打击、嫉妒它。”戴振华表示。
关于提高医疗卫生领域的专利转化,戴振华对政策端抱有更多期待:宏观上上层把控,微观上考核转化成果,中间环节让研发人员无后顾之忧,放开手脚大胆干。同时也需注意,成果转化一定要是商业化的决策,避免和厂家的销售行为挂钩。
“十年磨一剑”已多个领域领先
医疗装备产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、知识密集的高技术产业。纵览国产高端医疗装备产业发展历程,虽起步较晚,却市场潜力巨大,近年来迎来了快速发展。
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公布数据显示,2023年,我国医学装备市场规模达1.27万亿元,同比增长10.4%,保持世界第二大单体国家市场。全年专利申请量达13.8万余件,占全球的67%。
惠泰医疗成立于2002年,是一家专注于介入医疗器械和心脏电生理研发、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,于2021年1月7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。
立足自身,戴振华表示,惠泰医疗“十年磨一剑”后,已在多个领域做到国内领先位置。
“目前,通路耗材产品我们已经处于国内领先位置;一些像微导管、延伸导管的核心产品,基本在国内市场排第一第二;造影三件套也排进前三名。整个通路做得相当扎实。”戴振华介绍道。
通过对通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,惠泰医疗掌握了诸多核心技术和工艺,其中集约化生产已不比跨国企业差。如今,惠泰医疗仍在重点布局心脏电生理。
“心脏电生理我们有几款产品已经完成了临床试验和随访,准备递交注册。”戴振华透露。
近年来,“健康中国”战略深入推进,《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(2023年)》、《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》等政策出台。
戴振华与现场嘉宾一致认为,医疗装备产业的飞速发展,离不开政策层面的鼓励与支持。医疗器械国产化及国产替代,正成为国家政策重点鼓励的方向。
根据工信部发布的《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(2021-2025年)》,到2025年,医疗装备要实现全产业链优化升级,诊断检测装备、治疗装备等高端医疗装备亟需的关键材料和零部件要取得重大突破,实现高端医疗装备安全可靠,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水平。
然而,一个现状是,从2019年开始,我国医疗卫生领域连续三年专利数量在全球范围内领先,真正转化为产品、走上临床一线的却为数不多,转化率在2%~5%之间。
对于实际转化率长期低位徘徊的原因,戴振华指出,这是由需求端来驱动的,基本上只要做出来,形成产业转化的概率就会比较高。而对于政策端的支持,戴振华还有更多期待。
戴振华期望,首先宏观上上层把控,“定性要定好”,国家从法律层面给制度定性,肯定这件事是被国家鼓励的;微观上再去定量、考核转化成果;中间环节解决研发人员的需求,给到一个制度保证,让其放开手脚大胆干,没有后顾之忧。
“比如技术或研发团队转化之后,至少会达到20%或者更高的比例,这样他们做起来就有底气了。如果没有这个制度保证,最后全部给到单位,可能就不太利于发明了。”戴振华表示。
戴振华也希望,国家层面能更多去鼓励创新医疗器械的上市。
“当然,也要允许失败,给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。在国产医疗器械产业尚未完全成熟,还不能完全替代进口器械的领域,需要宽松的政策条件来保护市场的发育。”戴振华补充,“成果转化也一定要是商业化的决策,避免和厂家的销售行为挂钩。”
还需5-10年可以明显缩小差距
今年3月,医疗器械行业网站MedicalDevice+DiagnosticIndustry发布的“2023年全球医疗器械企业TOP100”榜单显示,2023年全球医疗装备企业100强榜单中,中国有十余家医疗装备企业上榜,且排名有所上升。
与此同时,本期节目主导嘉宾、东方证券研究所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伍云飞表示,尽管中国高端医疗企业最近这几年实现了一些突破,但是与跨国企业相比,还是存在较大差距。在全球高端医疗器械领域,国际巨头份额占比非常高,大概超过80%。
戴振华亦不讳言差距:“我们跟国际跨国巨头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。不仅体现在规模上,他们对营销网络、技术工艺的积累,以及研发体系和研发管理思路,也都更强一些。”
戴振华介绍,在全球医疗设备的版图中,各国企业竞相角逐,形成了多元化与专业化的世界格局。目前,美国、欧洲等地区的医疗器械巨头,如美敦力、强生、西门子医疗等,持续占据主导地位。
“高值耗材特别像电生理领域,不要说国际,国内也仅仅是开始追赶的一个起始阶段。”戴振华表示。
以电生理领域为例,仅强生一家公司就占到50%―60%的份额,绝对是“一股独大”的存在。而此时此刻,国内还没有一家企业有实力,敢直接去房颤领域和强生“PK”。
“当然,惠泰是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,我们已经在通路耗材、微导管、延伸导管、造影三件套等局部领域赶上来了。整体赶上国际水平也只是个时间问题。”戴振华认为,“放眼整个行业,5―10年的时间应该就可以把差距明显缩小。”
因此,惠泰医疗期望,通过传统射频消融和脉冲消融这两大能量模式的产品,能够进入到电生理的最后一个环节――房颤,并且也能像通路一样做得风生水起。
“第一步,先花个三五年时间,在国内拿到一定的份额。第二步,再打开国际市场。我们也要更加专注、更加踏实,必须把产品做到极致,满足有效、安全、经济三要素。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。”戴振华强调。
此外值得关注的是,《2023医疗器械行业简析报告》中提出,目前我国药械比达到2.9,对比之下全球平均药械比为1.4,发达国家为1,差异性较大。业内普遍认为,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相对于药品行业,有更大的增长潜力和发展空间。
“这一现状其实有着中国国情的因素。”在戴振华看来,中国人生病吃药是一种习惯,哪怕有微创介入手术或是外科手术,吃药基本都是首选。
此外,药品以直销为主,器械则以渠道为主,器械推广源自国外,在国内推广还得改变国人的心态。而器械要用在手术上,手术不仅学习周期漫长,还要承担手术风险。
“但总的来说,不管是医疗装备还是高值耗材,器械在国内还是有很大的上升空间。”戴振华认为,发达国家电生理渗透率是中国10倍,PCI(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)是中国5倍,从手术量可以预计,未来5-7年可以增加2-4倍。
国际化是必选项未来要“三步走”
如今,诸多中国医疗器械公司都“摩拳擦掌”征战海外市场,惠泰医疗也不例外。
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,2023年中国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金额达到184.18亿美元。在海外区域选择方面,中国企业通常会优先选择医疗水平相对较高,医疗设备市场规模庞大的国家,如美国、欧洲、日本、澳大利亚等。
“我们也非常重视国际化,要成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企业,国际化是一个必选项。”戴振华强调,做国际贸易必须得有耐心,这并非短期业务,很快就上量是不切实际也不客观的。产品得过硬才能出海,不靠低价,宁可慢一点,也需要积累口碑和建立品牌。
国务院于3月7日印发的《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》中提出,目标到2027年,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%以上。
关于这一目标是否能如期达成,节目现场多位嘉宾给出肯定答复。
“我们这个领域肯定不止。”戴振华表示,未来10年都会对行业发展充满信心。尤其如今迈瑞医疗控股了惠泰,而国际上心血管市场还有很大空间。整个公司对未来业务发展都充满信心,将更系统性地开拓国际市场。
立足实际,戴振华认为,惠泰医疗要做的“相对比较简单”。
“把产品做好,把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。在电生理领域,要能做到和行业里的头部厂家同台竞技。这是第一步。”戴振华预计,2025―2026年,能在电生理领域具备正常开展包括房颤在内的所有三维电生理手术。
第二步,由于人体内所有血管与心脏都是相通的,心脏电生理指心脏,血管则包括冠脉、外周、神经等领域。惠泰医疗将建立起心血管的协同性,进一步提升公司在血管领域的核心竞争力。
“希望2027―2028年在冠脉、外周领域内,我们设备耗材联动的产品能逐步上市推广。”戴振华表示。
第三步是做好海外市场。戴振华表示,国内电生理领域的增速能达20%以上,非常诱人,与此同时技术门槛也很高。
“我们在这一领域看到很大希望,因此海外市场我们也要分三步走。”戴振华介绍,惠泰医疗一开始走的路是渠道销售,如今进入第二阶段,随着一些治疗类产品的上市,公司开始在当地建立子公司,招募本地人员进行销售。
“再过两三年,走到第三阶段,等我们房颤发整体解决方案准备好了,更多治疗产品上市且性能也很好的情况下,我们产品的生产研发也要走到国外去。”戴振华表示。
戴振华预计,惠泰医疗的海外市场将在2025―2026年逐步成型,为未来快速发展奠定基础。而这一阶段里,实现产品的全部自动化生产至关重要。
“我们部分产品,像造影管已经实现全自动化生产了,国外客户看了以后都感到很惊讶。生产线搬到国外,如果没有解决产品的自动化和成本方面的问题,那我们的优势就没了。”戴振华表示。
此外戴振华表示,未来随着国产医疗设备占有率的不断提升,生产成本将有一定幅度下降,期间管理、研发及营销等费用占比也会下降。
“从全球范围看,企业规模进入存活期后,会有一个盈利高峰期,我们称它为‘婴儿肥’。但随着市占率进一步提升,盈利水平反而会有一个下降周期。”戴振华解释,企业接下来要进入一系列的“鸡肋”市场,也就是价格不高,营销费用较高的市场。要是不这么做,市场占有率提升就会面临很大的瓶颈。
“其实我是想强调 线上十倍配资平台,当企业处于‘婴儿肥’时,外界要保护它,而不是去打击、嫉妒它。”戴振华表示。(央广资本眼)